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完工产品摄影技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完工产品摄影技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有一些小成本的拍一个礼拜十多天就完成的,中等投资的小片子半月一两个月就结束的,大投资阵容庞大的,几个月,一年半载,甚至几年不等。
一般来说基本都在一年或者半年内完成,巨作要看明星,还有剧情,不过现在都是炒作刷票房而已,没有以前电影质量了。
这是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。 用延时摄影一栋大楼平地而起。目前很少这样拍摄。一栋大楼从零到竣工,时间跨度很长。三个字:伤不起。四个字:耗时费力。五个字:费力不讨好。
如果非要挑战,方法如下,请参考:
3、机位能遮风挡雨。
4、手动白平衡➕固定好焦段(镜头加贴胶带防止偏移)➕A挡优先➕固定ISO➕RAW(A档优先最最最重要)
5、调好时间间隔。
6、拍摄时间设定为∞
7、按下您的快门。
用2年时间去拍摄一栋大楼,从建楼初期到大楼完工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延时摄影拍摄项目,本人因为商业视频项目需要也经常拍摄延时摄影,可以分享 一些经验仅供参考(首先你必须有一台质量可靠的单反相机)!
因为需要2年时间拍摄延时摄影,以下最重要的拍摄要点是必须要保证的:
1、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机位固定在原点,如果能做到2年保持机位在原地稳固不动,本人就不需要强调这个重点了,如果具备这样的条件更容易拍摄完美的延时摄影基本要求了。
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,必须在拍摄位置做好三脚架的固定点标志,还要保证每次三脚架的高度以及云台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固定不变。
2、相机镜头焦段和对焦环焦点位置要必须保证在2年时间内固定不变(定焦头可以忽略焦段问题,但是必须保证对焦准确后的对焦环位置固定不变),镜头要使用手动对焦(避免自动对焦出现焦点漂移)。
3、使用光圈优先模式,速度自动,ISO锁定,这样有利于拍摄白天黑夜24小时的曝光稳定状态。
4、使用手动白平衡,好处是不至于出现色调飘移,更有利于后期进行色彩统一标准。
5、根据2年需要拍摄的延时摄影视频总时间长度,计算好每天需要拍摄的照片张数。每秒***需要拍摄25张照片来计算,每分钟就需要拍摄1500张照片,可以说拍摄延时摄影是一个很费相机快门的事情。
6、相机必须设置RAW格式拍摄(JPEG不利于后期处理),有利于后期校正曝光、色彩等处理流程。
拍一幢大楼从无都有的进度,需要花和工期一样长的时间,非常耗费精力体力,但并不难。
1 首先,在旁边大楼找到一个可以看到全景的角度(一般是 顶楼),这个地点可以让你天天上去,而不被物业阻挠。
2 固定机位,最好在地上做好三脚架三点标志,每次的机会不能挪动,构图上使用九宫格线,找到标志点,校准好。
3 选择的机位最好是顺光而不是逆光,否则等到大楼起来会遮挡光线而导致曝光不足。
4 选择合适的时间点,最好不要是大中午强光期间,可以选择上午或者下午日照斜射或者总体比较柔和的时间段。
5 机器使用快门优先,固定ISO感光度,固定色温,整个期间都不能变化这两个。
6 准备好三脚架和快门线。
7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,拍摄一张,风雨无阻,所以要备好防雨服装,也要给相机打伞防水。
8 请用RAW格式。
9 如果一天一张,拍摄一年,也就是365张照片,按照25帧秒算,大概是14秒长的***。如果工期大概半年,也就差不多7秒的镜头,也不算短了。
工程不懂,但是可以借鉴仓库管理的方法来管理:
1.做好入库管理,来料经检验合格后可入库,进行入账等级,记录好日期,厂家,产品名称,数量,规格等,信息,对到货数量/重量务必仔细清点。
提前要到工程的需求量及损耗比例,超出***量的物料可以不收货,
2.发料,凭借由相关负责人签字(签名提前备案)批准的领料单据,进行发料,按照单据上的物料名称,规格,数量进行发料。注意先进先出,同一张单据,尽可能发同一生产批次的物料。单据有涂改,等情况可拒绝发料。
做一个领料表格,包括日期,物料名称,数量等信息领料人领取完成后签字确认,
3.损耗,由相关部门给出一定的损耗比例,超出正常损耗使用的,一定要留意,及时反馈相关负责人,分析原因,整改,并由责任单位买单。
4.在库管理,物料放置区最好封闭起来,上下班锁好,有监控最好,没监控,下班前对物料拍照,上班时进行对照,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,该报警的报警,以防丢失未能及时发现º
5.库存出入库每日及时通报相关人员,根据施工进度及时核查库存情况,请购材料,避免因缺料而停工。
最重要的是出入数量,一定要点清楚,账目做好,非常关键,供应商来料会有少数的。
以上希望能帮到你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完工产品摄影技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完工产品摄影技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dptfc.com/post/51355.html